蓝驱技术车型能否“青出于蓝”
发布者:塘沽驾校
发布时间:2014-02-19
阅读:62633次
汽车减排 治霾的共识
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仁健研究员及其团2013年底在英文杂志《大气物理与化学》上发表论文称:利用正矩阵因子法解析出的北京地区PM2.5六大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二次无机气溶胶;其中汽车尾气仅占 4%。对此虽然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潘涛研究员就汽车尾气在PM2.5生成中的作用占比提出了异议,但无论持何意见,汽车尾气会带来PM2.5污染这点毋庸置疑,而PM2.5正是造成雾霾的元凶。
既如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排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样是减排,思路却大相径庭。笔者认为治霾与其“限车”不如“节油减排”或“净油减排”,提高油品质量、减少无谓能耗是比限行限购更主动、更聪明的方法。而实际上,目前国内车企也大多在“节能惠民政策”等鼓励下进行节能减排车型的尝试,只是设计思路有所不同:欧系主打“蓝色”(以上海大众“蓝驱技术”为代表)而日系则主打“混动牌”(以丰田双擎混动为代表)。
蓝驱 暂时低调的减排技术
“蓝驱技术”与“混动”究竟哪一个会对减排有更好的作用?目前实在难以分别。但因为近期业内对“混动”(特别是比亚迪“秦”上市以来)关注度很高,因此笔者更愿意探讨一下“蓝驱技术”是否会对“驱霾还蓝(天)”有直接的作用。
先做一下科普:所谓蓝驱技术,是指以大众汽车已广泛应用的动力总成技术为基础(包括TSI、TDI和DSG),结合四大先进的降低油耗和排放的技术(启动停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低滚动阻力轮胎、低风阻车身等。)其中启动停车技术尤为重要。它能避免发动机怠速产生的油耗(即在遇到红灯时,驾驶员进行制动,将挡位换入空挡并完全释放离合踏板,控制系统自动将发动机熄火;绿灯时,驾驶员踩下离合器,发动机则自动重新起动,驾驶员挂入挡位即可继续前行。起动停车技术能够实现最多0.2L/100km的节油效果。)而所谓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是指在行驶过程中回收系统将多余的能量回收,在发电机控制单元的调节和控制下,将多余的能量以电能的形式回收储存。
蓝驱技术系列还包括低滚动助力轮胎、全新的车身低阻力套件等,这两个要素可以实现降低摩擦阻力以降低油耗,达到清洁排放的目的。
从以上科普内容可以看出,在目前城市拥堵日益严重(这与空气污染堪称“并驾齐驱”)的当下,市内频繁的启停、行驶过程中的减速是每一个车主都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通过蓝驱技术减少甚至避免“无用功”,或者将其储存而“化无用为有用”很容易得到车主认可——即使退一步讲,也很容易在讲解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工作原理。从经济性看,蓝驱技术车型油耗百公里可节省0.4L左右,从减排效果看二氧化碳排放降低7%(据相关厂方数字)。
从工作原理、实际效用看,蓝驱技术与混动技术各有千秋,但是从车型角度看,蓝驱技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车型上似有着一定优势:混动技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丰田普锐斯,而蓝驱技术则已经成为“家族”——即使在中国国内,上海大众目前已经拥有了新帕萨特蓝驱技术版、全新途观蓝驱技术版、朗逸蓝驱技术版,“蓝驱技术家族”已成规模。
应该来讲,业界是有必要对蓝驱技术进行探讨,因为在传统能源短时期内无法跟被替代的前提下,传统内燃机“挖潜”依然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从这一点说,蓝驱技术的“基础”似更牢靠。而目前上海大众汽车大众品牌在华拥有巨大的销量,更有着庞大的拥趸,从环保角度看推广蓝驱技术也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青(天)出于蓝(驱)”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车企为环保所做的任何技术方面的探索都值得鼓励。